昨天是作家三毛過世20週年的日子,讀了蔡志忠先生在聯合報的文章,才曉得這件事。時間過得真的很快。對於三毛其實不是很了解,印象中,買過她的一本書。後來不久,便傳來她過世的消息,那時傳言是自殺。算算時間,應該是讀中學時候的事吧!只記得自此之後,我不再讀她的書。對於人為什麼結束自己的生命,一個中學生能懂得多少?害怕被影響,所以我不再讀她的書。對於三毛是不是自殺,為什麼自殺,背負繁忙課業壓力的中學生,其實沒有太多心思去追究。
只是20年後再讀到這新聞,我卻好像很能理解了。也許是聽過太多這樣的事情,也許是對於人生,也有太多自己解不開的疑惑。哪天解開了,是不是真的就可以解脫了呢?蔡先生在文章中提到了創作與孤寂緊密不可分的關係,他引用了禪修大師奧修的話,對我來說也是很受用的文字:
「創造力是最偉大的叛逆!創造就必須擺脫所有的制約,否則你的創造力什麼都不是,只是一種拷貝一種複製品。唯有成為獨立的個體時,你才能創造,當你仍屬於群眾心理中的一分子時,你無法創造。創造者無法依循前人的腳步,他必須尋找自己的路,探索生命裡的叢林,必須放掉群眾的頭腦、捨去群眾的心理狀態。
保有創造力的方式,就是要一個人單獨前進。所有的創造者如畫家、舞者、音樂家、詩人、雕刻家等,都必須放棄社會上的地位,過著波西米亞式、流浪者的生活。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做自己,以自己的方式,活出自己的生命。唯有如此,創造力才能展現。」
他自己也分享:
「一個人能獨享一大段生命,是一生當中最大的幸福。」
「每當我跟別人論及世俗事物時,心靈之門便會自動關閉起來。當獨自一人長期寂靜不語,心便開始對我們喋喋不休地說話!」
「孤寂,是創造力的泉源!」
很能體會。也因為這文章,有了覺悟:原來喜歡孤寂不是一件壞事;因創作而孤獨,更是一種必要。
只是20年後再讀到這新聞,我卻好像很能理解了。也許是聽過太多這樣的事情,也許是對於人生,也有太多自己解不開的疑惑。哪天解開了,是不是真的就可以解脫了呢?蔡先生在文章中提到了創作與孤寂緊密不可分的關係,他引用了禪修大師奧修的話,對我來說也是很受用的文字:
「創造力是最偉大的叛逆!創造就必須擺脫所有的制約,否則你的創造力什麼都不是,只是一種拷貝一種複製品。唯有成為獨立的個體時,你才能創造,當你仍屬於群眾心理中的一分子時,你無法創造。創造者無法依循前人的腳步,他必須尋找自己的路,探索生命裡的叢林,必須放掉群眾的頭腦、捨去群眾的心理狀態。
保有創造力的方式,就是要一個人單獨前進。所有的創造者如畫家、舞者、音樂家、詩人、雕刻家等,都必須放棄社會上的地位,過著波西米亞式、流浪者的生活。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做自己,以自己的方式,活出自己的生命。唯有如此,創造力才能展現。」
他自己也分享:
「一個人能獨享一大段生命,是一生當中最大的幸福。」
「每當我跟別人論及世俗事物時,心靈之門便會自動關閉起來。當獨自一人長期寂靜不語,心便開始對我們喋喋不休地說話!」
「孤寂,是創造力的泉源!」
很能體會。也因為這文章,有了覺悟:原來喜歡孤寂不是一件壞事;因創作而孤獨,更是一種必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