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Seabiscuit,是我最近看的一部片子,和賽馬有關。片子本身還好,但是劇中這匹名為Seabiscuit的馬,可是傳奇的不得了。電影是改編自Hillenbrand, Laura 的暢銷小說" Seabiscuit: An American Legend"。據說,小說對於人物與故事刻畫得比電影動容好看。
故事是描寫美國1929年經濟大恐慌之後,三位失意人(馬主,訓練師,騎師)和一匹原本不被看好的馬所創造出來的傳奇。在當時鼓舞了不少美國人民的士氣。詳細電影內容就不在此贅述。
我比較有興趣的是Seabiscuit 的幕後故事。一匹馬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可以撫慰人心呢?
Seabiscuit(May 23, 1933—May 17, 1947),其實是一匹名種馬。他的爸爸和爺爺,在賽馬場上都是了不起的冠軍馬。但是Seabiscuit生來卻其貌不揚,瘦小不說,腿還粗短,請看圖片。怎麼看都不像是名駒之後。唯一傳承到的是和他父爺輩一樣的爆裂脾氣。此外,Seabiscuit很好吃,卻不怎麼上進,當其他馬匹都站著睡覺時,Seabiscuit卻是區著腿睡,常常一付懶散模樣。因此,在馴馬師的眼裡,Seabiscuit只能是work horse的料。所以Seabiscuit常被訓練來陪賽,在非正式比賽中必須刻意跑輸,以增加其他賽馬的自信。所以,年輕時的Seabiscuit還蠻可憐的,常常被鞭打。三歲以前,Seabiscuit就參加過不少比賽,比其他同齡的馬匹都多出很多,顯見過度被使用。直到遇見馴馬師Tom Smith 這位伯樂和Red Pollard這個騎師,Seabiscuit的賽馬生涯才有了轉變。而Seabiscuit的主人Charles S. Howard.是Smith和Pollard兩人的伯樂.就是因為聽從Smith的建議,買下了當時只值2000美金的Seabiscuit,而後創下了一頁美國賽馬史。
Seabiscuit令人感動並爲之瘋狂的地方是他的好勝心和鬥志。我不懂賽馬,但聽說在賽場上過彎道時,可能是承載力的關係,一般的馬總會減速,但是Seabiscuit是不減速的,這也是為什麼Seabiscuit總是能贏的地方。在與War Admiral,的那場世紀對決,Pollard這樣告訴替代他上場的騎師George Woolf: "一路上,你不能讓Seabiscuit超前太多,要讓Seabiscuit意識到旁邊一直有另一匹馬存在。在最後一輪時,你要讓Seabiscuit並肩和War Admiral共跑一段時間,讓Seabiscuit對上War Admiral的眼,放鬆Seabiscuit,然後Seabiscuit會告訴你,他要贏。"
Seabiscuit的晚年過得不錯,Howard 很善待他,讓Seabiscuit過自己喜歡的生活,每天吃吃喝喝,玩累了就睡,聽說後來變成一匹胖馬。Seabiscuit並沒留下子祠,也沒人知道Howard後來把Seabiscuit葬在哪。Seabiscuit,就這樣成了一個傳奇。